转载自中国驾培
——中道协驾培分会调研组
近日,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驾培分会调研组赴海南、广东省调研。在海南、广东省行业管理部门、道路运输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,调研组先后到海口、三亚、东方、广州、清远、深圳市开展专题调研,与省、市行业主管部门、协会领导、驾校负责人座谈交流,实地走访海口鑫天地、三亚青年、东方海星、广州粤安、学车一族、清远粤通、深圳鹏程7所驾校。在调研走访中,调研组清晰的看到,在开放与竞争大潮中,驾校经营难、行业监管难的矛盾突出,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显现,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,发展和管理方式都面临重构,驾培市场主体和主管部门常常处于进退两难之地,千方百计寻求“破局”。
大洗牌,分化与重构主导驾培市场
海南省注册驾校177家,教练车6862辆,培训规模为40万人/年,2023年全省报名学车20.72万人,2024年降至16.46万人,现有培训能力是培训需求的2.43倍。广东省培训能力是培训需求的3倍。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叠加,引发以“价格战”为特征的恶性竞争。竞争加剧分化,市场加速洗牌。海口市原有驾校65所,近三年25所驾校因招生困难、场地不合规等退出市场。海口头部鑫天地驾校兼并4所驾校,形成6大标准化训练场地网络,年招生量突破1.2万人,市场占有率达18%。鑫天地品牌溢价,小车培训收费高于市场1000元/人,年利润600万元以上。海口驾校市场退出与兼并重组并行,驾培供求由失衡转向基本平衡,行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。广东英德市18所驾校资源整合,实行股份制合作,提高市场集中度,实现共享共赢。该市小车培训价格由2500元—3000元上涨至4000元,为培养合格驾驶人提供有力的成本支撑。
换动能,打造驾培新质生产力强引擎
海南、广东锚定发展驾培新质生产力,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,主动塑造发展新优势。

行业寒冬之际,如何才能活下来,驾校路在何方?三亚青年驾校在全国率先实现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不仅活下来,而且活得好。早在2021年,该校购置使用102台新能源车+智能机器人教练、50台驾驶模拟器,实行“模拟器基础教学+AI机器人教练进阶训练+中控教练重点突破”三位一体教学模式,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。陆续培训4万余名学员,科目二考试合格率由55%提升到85%左右;科目三考试合格率由68%提升到90%以上。机器人教练从根本上杜绝人工教练吃拿卡要、简单粗暴的现象,学员满意度达100%。年招生量破万,占全市驾培市场份额40%。机器人教练培训安全更加可靠,连续5年0事故;培训效率倍增,每月30天,每天培训16个学时,人休车不休。过去年培训1万人,需要用车200台,现在102台机器人教练即能完成,车辆利用率提高一倍。人均产值提升70%以上。能耗成本锐减。经验证,新能源车比燃油车节约能耗、维修费约78%。三亚青年驾校以创新求变重塑竞争新优势,突破同质化竞争的重围,量价双增,质效齐升,生动展现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,在培育壮大驾培新质生产力中担当“领头雁”,受到省市行业管理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。省运输局将三亚青年驾校树为驾培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样板,准备召开现场观摩会,邀请全省驾校负责人和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参加会议,大力推广青年驾校的先进经验。
三亚青年驾校仅仅是驾培行业智能化、绿色化创新驱动的缩影。面对市场下行、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,驾校纷纷求新求变,打开发展新天地。众智科技公司并购东方市海星驾校,形成训考研一体化的数智创新体系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。广州学车一族、深圳鹏程等一批驾校抢滩新赛道,前瞻布局无人机操作培训,构筑低空经济增长极。
行业管理部门积极作为,抓试点,树标杆,示范引领驾培创新。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文开展智能驾培试点工作,探索构建“VR +AI +实车驾驶训练”三位一体的智能驾驶培训新模式,培育特色突出、品质精良、学员满意的智能驾培服务品牌。在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基础上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、高品质的驾驶培训服务需求。广州市出台新政,一台三级驾驶模拟器顶0.5辆教练车,鼓励驾校应用智能驾驶模拟培训。清远市粤通驾校应用驾驶模拟器培训,科目二、三考试合格率分别提升13%、9%。深圳市实行机器人教练备案管理。鹏程等4所驾校引进驾驶模拟器+机器人教练培训新模式,降低成本,提质提效,抢占市场制高点。
实践证明,驾培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点燃学车需求的强劲“新引擎”,帮助驾校摆脱困境的新路径,促进行业发展的新动能。培育和发展驾培新质生产力,需要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。调研组欣喜地看到,驾培市场向新而行,数智化创新浪潮涌动,绿色驾培蓬勃兴起。很多驾校热切期盼,政府在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给予支持,让“看得见的手”握好“看不见的手”,形成发展驾培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。
勇作为,探索构建驾培新秩序
2015年驾培改革以来,全面放开驾培市场。如何才能做到既放得开,又管得住?广东、海南省行业管理部门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,努力营造活而不乱、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。主要是把好“三关”。

1、把好备案驾校入口关。驾校由许可改为备案,只能实行形式上审查,不能实地核查,容易给业务条件缺失的假备案者造成可乘之机。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将驾校备案纳入培训监管与考试联网系统。明确要求,行业主管部门在驾校备案后,应对场地科目、教练车、教练员等要件进行实质性查验,合格后方可招生培训,上传学时,公安交管部门予以受理考试。这一有力措施,有效防止了“不备案”“假备案”的现象发生,既保证备案驾校业务条件达标,又使得新备案驾校与老驾校之间平等竞争。深圳市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市区土地资源少、租金贵的特点,严格审查驾校场地面积和土地属性,自2011年以来驾校零增长,避免了产能严重过剩。
2、把好培训学时监管关。广东、海南都实行培训与考试联网,公安交管部门凭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的规定学时信息受理考试。从严打击伪造学时数据的违法行为。海南省行业主管部门与公安交管部门联手,严厉查处13所驾校培训学时造假,曝光典型案件,开展警示教育,加大执法威慑。广东省培训与考试主管部门组织联合检查。对于学时造假的驾校实施“双停”:停止培训业务和考试业务一个月,经培训与考试主管部门验收合格,才能恢复培训考试;发现二次学时造假,加重处罚。在座谈交流中,行业管理部门谈到,整顿学时造假虽然取得一定成效,但是难度很大。新驾规对于不按教学大纲规定培训的处罚太轻,且无经济处罚。培训造假成本太低,导致造假者有恃无恐。在挂靠培训经营主导市场的大环境下,挂靠教练员是学时造假的始作俑者,一些计时设备供应商是参与学时造假的实施者。可是,驾培管理法规对于学时造假的教练员仅给予责令整改,整改不合格予以通报批评,不疼不痒;对于计时设备供应商造假无约束条款,培训主管部门处之无据,束手无策。广东省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发文,鼓励各地探索计时设备供应商退出机制。
3、把好培训资金托管关。广东省和海口市推行驾培资金第三方托管,防止因驾校倒闭引发不稳定事件。清远市实行资金托管后,学员投诉率降低26%,退费纠纷降为零。培训资金托管在稳定市场、维护学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“稳压器”作用。但是,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。如,有的驾校与未托管资金的地区驾校合作,逃避资金托管,形成不平等竞争。去年广州市对20多所逃避资金监管的驾校停业整顿。有的驾校反映,资金托管控制了驾校现金流,还额外收取手续费10多元/人,增加了驾校负担。深圳市采取银行转账、现金存取的办法,做到零手续费。市驾培行业协会通过招标选择资金托管银行,为驾校争取7天协定存款最高利息。深圳驾培协会正确处理行业自律与服务驾校的关系,在资金托管中不给驾校增加负担。